首页 >  太极流派 >  孙式太极 >  孙式太极拳技法 >  内容正文

练习孙式太极拳十六种拳劲及三种境界

时间:2017-09-28 09:57:12 作者:伟忠 来源: 手机阅读

练习孙式太极拳的好处很多,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修身养性,如果你想要练好孙式太极拳就必要要知道她的一些拳劲及三重境界,学习孙式太极拳注重循序渐进,不要心浮气躁,需要一步步来,相信大家掌握了这些内容对于学习孙式太极拳会有很大的帮助,并在日后能够运用自如,下面就跟着太极拳小编来详细阅读孙式太极拳十六种拳劲及三种境界吧!

孙式太极拳十六种拳劲

练习孙式太极拳十六种拳劲及三种境界

剑云老师教拳时一般很少谈拳劲。笔者曾向老师询问拳劲,剑云老师说:“形中、气正、意真、神圆有了,诸多拳劲就可以自然产生出来。功夫不到,规矩没有稳固到身上,找劲是舍本求末。规矩已经稳固到身上了,可以体认一下拳劲。太极拳的劲有阳劲有阴劲,阳劲就是发放,阴劲就是柔化。孙式太极拳中有形、气、意、神之劲,形劲源自体内,意劲、神劲感自体外,气劲则接通身体内外。四种劲相互浑融,又各有练法。以形劲为初始基础,至神劲浑然,则身与天相通。

阳劲,一般有冷弹劲、锤掼劲、楔入劲、震靠劲、分错劲、渗透劲、抖擞劲、凌虚劲。阴劲为蓄而未发之劲,一般有沾粘劲、引化劲、吞入劲、旋涡劲、串敷劲、捆身劲、托提劲、缠拿劲。阳劲功夫以求己为基础,用时需向人借。阴劲功夫以借人为基础,练时需由己求。阳劲要合得整,阴劲要分得妙。”

由此可见,阳劲和阴劲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剑云老师又说:“拳劲千变万化,并非只有这几种。这几种只是常见之劲,研究太极拳技击,可由此做个入门而已。”

笔者曾问剑云老师,这十六种劲与内劲是什么关系呢?

老师说:“这些劲以及拳中其它各劲,在运用时能成为良能、感而遂通,则就是内劲。如果应用时还没有化为良能,需要用意思调动才能作出来,则就不是内劲,只能算是拳劲。”因此,能否化为良能、感而遂通,就是内劲与拳劲的区别。

总而言之,各种要义,还需要大家去细细领悟。

以下根据老师所言对上述十六种拳劲做一简述:

1.冷弹劲,可长可短,发时要突然,全无征兆,松身醒气,塌腰撑命门,肢体如弹簧一样放射出去,沾彼身之瞬,一空一打,听得要准,打得要透,力贯彼重心处,周身弹抖,力道极短极速,周身之力瞬间贯于一点。

2..锤掼劲,长劲之一,用于远击,身如浪涌,力如抛锤。多用在顺势发力中。

3.楔入劲,可长可短,身如鞭抽、浪涌,遇阻挡,如杆顶进,似铁楔插入。获得此劲非有架子功夫不可,即整体结构力。功深者,此劲可以与冷弹劲、锤掼劲合为一个劲。

4.震靠劲,贴身劲,通过周身整劲,用肩、肘、大臂靠击对手,用在贴及对手重心位置的瞬间。发出此劲要短速突然。软软地贴上,不可有丝毫蓄劲迹象,骤然发出。

5.分错劲,短劲之一,两手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力,或前后,或左右,或上下,一顺一截,或一纵一横,由腰腿短促发出。

6.渗透劲,贴身劲之一,用手掌贴住对手,突将自身重心射送,身式结构不变,同时卷掌成拳或用指节卷入,松气下沉,周身之劲合于一点,出哼声。

7.抖擞劲,贴身劲之一,周身弹抖,极短极速之劲,如虎抖毛。气往背贴,走开劲,虽周身抖擞,但周身力圈要合于一点。

8.凌虚劲,空接劲,彼入来,将及未及我身时,以神接引彼意,或打或空随机应变。空打,神接彼意,使其落空,即刻走开劲,气贯周身毛孔,出哈声,即将彼重心提起,随之一合,凌空打出。直打,神接彼意,沾手即发,其劲如迅雷击地,又如击石溅水。劲直击向彼虚根,顺势一抖,彼即跳起。

以上为八种阳劲之大概。下面再简要介绍八种阴劲:

1.沾粘劲,沾其肢体,合其重心,前后左右进退相随。彼退我进谓之沾,沾要使彼走不脱。彼进我随谓之粘,粘要使彼劲无着点。听拿要精准,步法身式要活便。此为彼此功夫相当,用于彼此洽合之时。孙式太极拳的粘劲,用刘鸿池师兄的话说就是:“疙里疙瘩,全身不得劲。”用史建华师兄话说就是:“让人全身别扭,冒汗。”粘中有渗劲,使彼合不上劲。

2.引化劲,意在彼先,接引彼之来劲,顺其意,将其引向彼之虚根。此为我得先机故能转关导虚。

3.吞入劲,彼近身逼入我重心,我引化已无机会,于是将彼劲吞入我实足之涌泉处,同时我之形轴长起,盖住对方之意轴。

4.旋涡劲,彼来得急,扑向我身,待其将及我身,往其虚根处或牵或领或采,同时闪赚。全仗自身重心变化隐蔽、灵活。

5.串敷劲,彼此互进相接,在彼落步之瞬,我突变节拍,偷步抢入,使彼重心一时来不及变,即刻罩住彼重心,控制其变。

6.捆身劲,捆就是诱彼制彼。捆是直接作用彼梢节,借彼四肢的化解逐渐捆住彼之开合。孙剑云老师说:“制其中节甚至梢节,而使其两肩不得内开是为捆之意。”笔者曾见孙剑云老师与某推手,某越化越紧,最后自己把自己捆住了,孙剑云老师不发他,他已站立不稳,全身僵扭。又据剑云老师讲,有人专练轻柔的功夫,身体柔软又灵活,用捆来对付,常能胜于无嗅无兆。我友白普山先生也知此劲之意。

7.托提劲,我手在彼手之上为提,我手在彼手之下为托,此劲决非硬提硬托,而是先引彼劲上浮,我则气往下松沉,借彼上浮之意将彼提、托。彼此之间如滑轮一般。运用时,常常是先往下或插或采或捋或按,借彼上起之意,或提、或托。

8.缠拿劲,缠其肩、拿其肘、逼其胯、管其膝,摄定其重心,乃制其一部使彼全身被控。

练习孙式太极拳的三种境界

练习孙式太极拳十六种拳劲及三种境界

境界一词一般都具有高深的含义,这与太极拳的博大精深是不矛盾的,练到一定火候,自然是一种脱俗的境界。

郝为桢先生有关于练习太极拳的三重境界的论述:“练太极拳有三层之意思。初层练习,身体如在水中,两足踏地,周身与手足动作如有水之阻力。第二层练习,身体手足动作如在水中,而两足已浮起不着地,如长泅者浮游其间皆自如也。第三层练习,身体愈轻灵,两足如在水面上行,到此时之境况,心中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心中不敢有一毫放肆之意,神气稍微一散乱,即恐身体沉下也。”

初层境界

有过游泳经验的人都知道,人在水中行走或做动作,阻力极大,有劲也使不上,而且连站也站不稳。这就说明你的修炼还不到火候,不能在逆境中站稳。

初学拳的人就是这个感觉,全身不听使唤,脚下不稳,四肢散乱僵硬,不协调,不完整。要克服掉散乱僵硬的毛病,就要用明劲去整理,把该有的劲练出来,不该有的拙力自然就会减少乃至去掉。

这就像雕塑,在不断地去掉多余部分材料后,作品才会显现、定型。人在水中行走、动作,要使大劲才成。练拳也如此,一开始不要怕使力,该怎么做就要做到家,推就是推,拉就是拉,抬就是抬,开就是开,一定要做到位,心中时刻想着手脚上是有阻力的,要克服它。

这就需要我们既要努力,也要在努力中寻找技巧。实际上的阻力也是客观存在的,虽不是水,但确实有,那就是你自己没有抻开的筋和没有锻炼的肌肉,它们是妨碍你运动自如的绳索,拳经中有所谓“为拘魔所捆”之说,即此意也。

二层境界

“身体手足动作如在水中,而两足已浮起不着地,如长泅者浮游其间皆自如也”,什么意思?就是说,人已经会游泳了,已是在水中游而不是在水中走了。

会游泳的人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从不会到会,从水中走到水中游的飞跃。在水中走是走不快的,而游泳就快多了。熟悉了水性,虽然身体仍在水中,但已经知道如何借着水的阻力使自己向前游了。

人要想向前游,就要尽可能地使自己的手脚向后推水,借助水的反作用力向前游。问题的关键是当手脚划完水还要回到前面去时,如何尽量减少阻力。好的游泳者在向后划水和蹬水时都追求最大效果,而返回时都追求最小阻力。这和太极拳非常相似。

太极拳习练者要使出浑身解数化解对方的劲力,为自己发力放出创造最佳态势,这就是减少阻力,然后寻机而发。

化,就是减少阻力,犹如游泳的收回手脚;放,就是向后划水蹬水,创造效果。太极拳撒放秘诀云:擎开彼劲借彼力,引到身前劲始蓄,松开我劲勿使屈,放时腰脚认端的。

前三者都是减少阻力,蓄劲,后者乃是真正的目的。

郝为桢先生用游泳来比喻太极拳,真是曲尽其妙,不是精通拳理同时又精通游泳的人,很难如此贴切。

三层境界

已非我辈所能理解,只能凭想像。人而如鱼游尚可模仿,人而如鸟飞则只是幻想。将人比喻作浮在水面上,很有想像力,实际是比作了气球。血肉之躯已无,完全进人了一种太极状态,也就是气功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可以像气体一样自由伸缩流动,达到了老子所说的“专气至柔”的境地。对此我们只能借助于想像来理解,无法做更多的解释。

总之,练好孙式太极拳要从抓住孙式拳的特点人手,而不可用别家的理念来套。

结语:上述就是孙式太极拳的各种拳劲,所言过程,实乃机理,用时都是一触即出。入门需要由老师喂领,逐劲讲解,反复体味,才便于掌握。

相关文章

.

太极流派

    暂时没有相关数据

今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