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极研究 >  太极理论 >  内容正文

如何学习陈式小架太极拳 与大架的三个特点区别

时间:2017-12-12 14:58:15 作者:伟忠 来源: 手机阅读

太极拳是我国的一种武术,太极拳可以说是老少皆宜,没有特别高的限制,是一种内涵丰富的养生方式之一,已经走向世界。而太极拳的流派众多,陈式太极拳就是其中之一,而说到陈式太极拳我们就要提到小架,这可能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有点陌生,其实早年陈式太极拳是没有大架与小架之分,只是有招式中的大圈与小圈划分。后来逐渐分为大圈与小圈,称之为大架与小架。所以太极拳小编就会接受然后练习陈式小架太极拳及与大架之间的区别,而作为刚刚入门的学习陈式小架太极拳的朋友要好好的掌握这些方法和特点哦1

如何学习陈式小架太极拳

如何学习陈式小架太极拳 与大架的三个特点区别

陈式小架拳练习之初始,乃是要以动为主,动中求静。而且,内家神意等高深法则,也是在动中体会。如果一味花费时日于单纯追求“松“和“静“,那么,所得之松,乃是软;所得静,乃顽空。只是养生之道,如此,是与内家武学背道而驰,则离道日远也。练习太极拳 一定要明白,头肩肘手胯膝脚各有各的位置和规矩,头肩肘手胯膝脚一定必须规规矩矩练习,小架拳为什么叫规矩拳。刚刚学习看做动作才是真的,一看就明白,一摸就知道,摸老师的练习状态,让老师调调自己的身法。文字内容可以介绍给你,但是不能解释给你听因为没有看到你的状态,可能产生错误理解,面对面的演示还需要认真揣摩。太极拳的资料很多,千万不要望文生义,练习是关键,正确的感觉才是收获。很多东西是架子好了以后的事,架子没好,求内涵不可能求到。什么事对对和错,不能劲力顺达的状态都是错,劲力顺达的状态就是正确的桩功。先有型而后成体,这就像自行车的轮子,钢圈是关键,先必须有好的钢圈,再必须有好的外胎,内胎才有用。否则内胎再好都是假的。轮子没有用。钢圈就是架子就像人的骨架。外胎就是筋皮。内胎就是内气。

陈式太极拳小架拳入门的八个字,开合呼吸,阴阳转换。说说呼吸,“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气遍身躯不少滞”打开内功的钥匙就必须掌握“逆腹式呼吸法”。逆腹式呼吸是指吸气时腹部自然内收,呼气时小腹自然外鼓。逆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为变容呼吸。吸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或稍内凹,横隔肌随之收缩下降,使腹腔容积变小;呼气时腹肌放松,腹壁隆起,横隔肌上升还原,使腹腔容积变大。与之对称的是顺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作等容呼吸。 逆腹式呼吸法在呼吸时改变腹腔容积,而使腹腔改变的内容物又不是吸人或呼出的空气,而是另外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就是“内气”。所以,逆腹式呼吸法在名称上是一种呼吸空气的“方式”,实质上则是内气的“呼吸”(升降、鼓荡)。

陈式小架太极拳的8大特点

如何学习陈式小架太极拳 与大架的三个特点区别

学习太极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学太极拳要在慢练中,摸索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及其运动规律。

1、身法

“身忌上蹿胡乱摆,宁低不高行平线”。行拳走架身体不可忽上忽下,左右乱摆;意向下沉,重心放低,重心基本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个别动作如摆脚下岔、金鸡独立、铺地龙等除外)。

2、手法

“双手相合勿翻动,微贯一气指肚间;上行不过眉,下行似松开;内转拇指界中线,外运勿探、沉肘尖;莫贪莫夹、束肋毛肤相挨”。两手向合,四六阴阳。

手法在太极拳运动中显得非常重要,掌型的优美代表着整个周身的外形美观,因此,在练习中掌型要摆放准确。

瓦隆掌,大、小指向合,意贯母、食、中指;手的运动范围以身体中线为界,左、右手各管半边,向上行不超过眉毛,向下行意想松开;出手勿贪,回手勿夹,留有余地,中规中矩。

3、步法

“脚踏忌八、丁,切记合足尖;内脚掌踏地偏重,大二趾领先;以脚跟转换,步大一腿长,步小一竖脚”。基于开胯圆裆的需要,要求两脚基本保持平行,忌八字脚、丁字脚(造成两胯根不成窝状,裆部失去弧形。

成“人”字裆即尖裆,不能实现圆裆);从胯向下内缠(逆缠),落在脚掌内侧大、二足指上;出步勿贪,伸缩自如,大步不超过一腿长,小步不小于一竖脚。

太极拳是个稳扎稳扎的过程,有的人说,太极拳就是个腿脚功夫,修炼太极拳需要强而有力的腿脚功夫。

4、“宁进不退,下在上先”

重心宁进不退;转换下在上先。

5、眼法

“神送前手头忌晃动”。神意在前手,但目光并非死死盯住前手,头也不能随手晃动。

6、劲法

“裆贵开圆,莫扭莫涮”。臀部放松,向两侧外泛,使胯从两侧向前、内裹,胯根里掖,形成后开前合,实现圆裆;裆为腰腿之枢纽,在运动旋转中。

是由趾而胫而股而会阴,由身(命门)而肩而肱而桡骨、尺骨直缠至指梢的“缠丝劲”,也叫“螺旋劲”;阴阳转换时,胯走后、下弧;胯似托盘,切记不能扭、不能涮;两胯走“∞”劲不断,背丝扣型循环缠;劲需走满,无过无不及。

7、立圆多、平圆少

划圈走立圆是为了在松沉圆转的条件下,实现力从脚起,自下而上的传递。另外,走立圆也容易保持身体的稳定。所以小架走圆多为立圆,或有小角度的倾斜。

8、整圆多、弧线少

整圆是为了劲路的完整,减少不必要地重复蓄劲,实现化、打连贯,出击迅速。

小架区别于大架三个特点

如何学习陈式小架太极拳 与大架的三个特点区别

一 是脚根

有些大架的名师们,在讲拳时一开始起式就强调“脚尖稍外摆”。我到底不知道脚尖稍外摆有什么好,出自于哪里,有什么依据。仔细观察练大架包括新架的大师,并不都是外摆,反而很注重内扣。小架对脚的要求是脚尖尽可能的内扣,至少也要平行,绝不允许外摆脚。脚尖内扣,大拇趾才能领起,膝盖自然外撑,自然也就合胯圆裆。相反,脚尖外摆,从前面看两腿开得宽了,好像是圆裆了,实际上外摆脚正好为圆裆做好了一种掩饰,误认为前开裆就是圆裆。这样以来,拇趾不能领起,脚的内侧不能踏实,就谈不上扣裆合胯,出劲也就失去了前提。前开三尺,不如后开一线!腰胯不松合者,当向脚底求之。

二是中节

小架拳在讲人体中节时常有以下观点:

讲含胸不说拔背——含胸拔背是一般太极拳论中的说法,大架教学中也常有此说,但真正的师傅带徒弟是不是这样教可不敢肯定,一般的师傅肯定要在含胸拔背之后再加上好多解释,不然让初学者费解。小架不讲拔背,就是说讲了含胸就够明确的,含胸自然拔背,再说拔背只能让初练者耸肩架肩,也可能会造成拉紧命门。

讲踏腰不说命门后撑——说踏腰就是把腰松下来,自然放松。骨盆形成一个兜,让腰坐下来,通过两胯根的松合完成腰的运动。命门后撑表面看来身背五弓,虎背熊腰,却会造成全身紧张,又违背了太极的原理。要知道,在行架过程中,两腹股沟始终是放松的,有任何一个顶了,那就错了。命门后撑可能会形成两胯根“双顶”,更会造成两膝盖的“双顶”,这样就离膝盖损伤不远了 。

讲松跨不能转体——大架转体的动作很多,辐度很大,但很容易形成顶胯。从外三合上说,两肩与两胯四点成面,不能扭动,歪曲,折叠,始终在一个平面。小架讲究重心的转换要靠两胯的松合完成,身法不能向两边倾斜,只能顶劲领起,中正安舒。

讲合跨不能起伏——拳打转关。在拳架的续接中不能有起伏,所谓宁低不高行平线。大架的行拳中常有起伏现象,我认为不应该。因为起伏,两胯就合不住,劲也就丢了。所谓一气呵成,就是说一套拳打下来,中间没有断劲的时候。不停的起伏,必然形成丢顶。小架在这方面就很严格,就是做金鸡独立和朝天蹬也不能完全站立,也要分成左右两半,一边上领,一边下沉,通过合胯,上下对拉。

讲泛尾闾不说敛臀——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把这两个说法割裂开来。一说泛尾闾就撅屁股,一说敛臀就顶胯往前收,弄得无所适从。实际上这两种说法应该是统一的,尾闾轻泛和敛臀并不矛盾,尾闾外泛,臀下部自然收敛。说泛尾闾正好和塌腰的说法上一致。单单强调敛臀,又会做得腰部紧张,膝盖前顶。塌腰泛尾闾,掌握适度,能使全身的重量通过臀部下行至脚跟,膝盖不承重,也就没有损伤之虑。

讲膝盖外撑又要内合—— 发现练大架的好些拧膝盖非常严重,有些大师也能把人晃得眼花。可能是以为太极都得走圆,膝盖不走圆 不是太极拳。这样一夸张,下身也就不实不稳了。左右移重心以及拳式的转换都是靠拧膝盖完成,真够难为膝盖的。小架拳就要求膝盖对着脚尖,移重心时膝盖外领而不外转,合胯时拇趾领起膝盖内扣。外撑形成棚劲,内扣形成合劲,永远不能跪膝!跪膝了想再撑起来,不拧也没办法了。

三是界定

小架之小是有严格的规矩,相对于大架来说是书房架,看家拳,就是说小架细腻,条条道道很多。从头到脚,各有各的界。头领正,不可前后左右歪斜。手的界是左右各有各的范围,各画各的圆,各管各的半边。 往往是一手到中界, 一手到边界。脚也有脚的界,小步一肩宽,大步一腿长。手的界限要与脚的界限相应,做到上下一致,周身相随。另外,胯,膝,臀也都有自己的界限。从方位上说,上下左右前后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一个圆体。莫贪莫夹,无过无不及,做到各自的度而恰到好处。

小架之美,不只在他的理论体系,非陈鑫一图说能尽言。关键是同仁在习练中感受她的真谛!互不保守,各抒己见,才能光大小架拳。此为本文拙见之意旨,共勉共勉。

好了,在此与大家分享陈氏太极拳小架基本功入门。这些也只是理论上的方法与要点,太极拳法也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的基础上,多练习、在前辈拳师的指导下,不断地实战。否则就是纸上谈兵,拳法只有天天坚持去修炼,及时纠正错误,拳技才能得到长足的进步。

相关文章

.

太极研究

    暂时没有相关数据

今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