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极研究 >  太极理论 >  内容正文

学习太极拳的五个层次功夫 看看你练到了哪一层

时间:2018-01-08 10:44:32 作者:伟忠 来源: 手机阅读

太极拳如同学生上学,分为小学、中学、大学阶段看;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每层功夫都有详细的划分,表示功夫现有水平。

太极拳功夫为三层,即下乘:招熟,拆招破势承转自如,刚柔可分,柔化刚打,或先柔或先刚。中乘:懂劲,知己亦知彼,能听出对方劲之断续、虚实,来龙去脉,摸出形之凹凸、重心之变化,一般为太极态,阴阳交融,亦松亦紧,刚柔相济,化即打,打即化,化打合一。上乘:神明,为无极态,全身透空、虚无,无刚柔,无化打,沾身便弹,出手便摧,无力可挡。

第一层功夫

学习太极拳的五个层次功夫 看看你练到了哪一层

呼吸促不能随,躯硬肢僵力拙,平衡难控,协调不顺。重于套路熟练,方位正确,同时适当注意姿势的规范。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套路已熟练,这时就必须让"明"师去正架,侧重于姿势的正确,只有这样才能牵动内气。因为太极拳是动中求静,以外有的动作去牵引体内的先天真气。所以练拳时必须排除杂念,保持头脑清静,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收敛内气,引得真气先天之气在体内鼓荡。

《拳论》说:"静养灵根气养神"所谓养根的"根"就是根本,即肾脏先天混元之真气,也就是下丹气、命根元气,是人体的"发电机",一切拳法,气功都从此处进行开发。怎样才能引动内气(真气、元气)?要求必须"静"。怎样才能"静"?要求必须"松"。这就是儒家所谓的"松而后可静"。这一阶段如同学生写字,只要求写成横平、竖直、点钩等笔画,组成方块就行,让人一看,你打的是太极拳,有这个味就行。身法上只要求头部自然端正,立身保持中正,做到不偏不倚,步法上只要做好弓步、虚步、开步和收步,知道方位即可。至于不可避免的笔病,像挑肩架肘,横气填胸,呼吸发端,手足颤抖等现象,不宜深究,但运动方位、角度、顺序必须绝对正确,力争做到姿势柔软,大方顺遂,如每天能练10遍拳左右,两个月就可熟练套路。

第二层功夫

主要是内气贯身。这个阶段,要求仍然是松,尤其在于丹田的松,拳经里讲腹内松净气腾然。

第一个阶段,是第二个阶段的基础。太极拳要求气遍身躯不稍滞,到了第二个阶段,更注重于内气的滋长,因而要继续放松丹田,让丹田内的内气加快积聚,饱满充盈。要通过太极拳螺旋劲法,引导丹田与四肢之间的内气运动。一方面帮助身体螺旋紧致,周身一体;另一方面,形成丹田与四肢的互动协调。

另外,丹田充盈后,继续练功深入,水满则溢。内气充盈溢出,便是气机开启。帮助人体疏通经络,增强功力,祛病强身。

第三层功夫

第三层功夫基本掌握了太极拳内外要求和运动规律,有了自我纠正的能力,动作比较自如,内气比较充足。这是需进一步了解拳势的技击含义和使用方法,要多练推手,检验拳架、内力和发劲,以及化劲的质量。如拳架能适应对抗性的推手,则证明掌握了拳架要领,进一步下功夫就会更加充满信心。这时可加大运动量,增加一些辅助练习,如抖大杆子,以及刀、枪、剑、棍等器械和单势发劲,这样练习两年时间,一般即可进入第四层功夫。

第三层功夫虽然内气贯通,动作比较协调,在不受外界干扰,自己练习的情况下,内外也能够合一,但内气还是比较薄弱,肌肉的活动与内脏器官之间建立的协调关系还不够稳固。因此,在对抗性推手和技击时,遇到一般比较轻缓的进攻能够舍己从人,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引进落空,避实击虚,运化自如。而一遇劲敌,就会感到棚劲不足,有欲将身法压匾之意(有可能要破坏不偏不倚、八面支撑、立于不败之地的身法),尚不能随心所欲,亦不能如拳论中所说的那样“出手不见手,见手不能走”。引进和发出对方,也往往生硬和勉强。所以说:“三阴七阳犹觉硬”。

第四层功夫

学习太极拳的五个层次功夫 看看你练到了哪一层

形是拳架动作的外表,气是内气与外气统称。《拳论》说:"以心行气,务令沉着,及能收敛入骨。"又说:"以气运身,务令顺遂。"这就要求招势都要注意以心意引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气催外形。此阶段要求形、气气结合。用气的方式是通过鼻呼鼻入外气,加强意念,通过动作引动气,但呼吸要绝对保持自然,通过拳架动作的开合,使内气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地在体内运行。此阶段开始注重六合的要求,外形在内气催动下,做到一动周身无有不动,一静周身无有不静。动静开合,落旋转,无不顺其自然,谚语说:"手到身不到,击敌不得妙,手到身也到,击敌如摧草。"说明形气结合,身肢顺遂的重要性。这一阶段有肌肤发胀、发亮、光滑,手指特别发麻,足跟发重,周身与手足动作如有水之阻力现象出现。

第五层功夫

如果说第四阶段后期,是六合的进行时的话,此阶段则是六合的完成式。何谓六合?六合是内合与外合的总称:内合---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外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身与髋合。经过前四阶段的练习,使姿势相随,内气贯通。而这一阶段内三合就不许可用调整身法的办法以解决,使姿势相随,内气贯通。而这一阶段只做到了外三合的话,这一阶段一定要做到六合。要求周身相随,内外一致,完全做到以内气催外形。气不到外形寂然不动;气一到,外形随意而动。以心(意)行气,以气运身,每招每势,气由丹田发起,内走五脏百骸,外行肌肤毫毛,运行周身而复归丹田。动作以缠丝劲为核心,以内气为统驭,形成一个完整的运动体系----缠绕往来、周转自如。"缠丝劲"发源于肾,起于下丹田,遍布全身,处处有之,无时不然,衍溢散布于四体之内,浸润于百骸之间,达四梢通九窍(四梢手、脚、九窍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会阴、尾闾、命门、大脊、玉枕、百会)。这一阶段已通经络周天,"缠丝劲"实为经络周天通后的内气在周身的散布,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之精华,一气贯通,实为通经络周天,此时可称练拳已懂劲,才入陈式太极之门道。

太极拳内外兼修,一层功一层理,一层功一层检验。巧练苦练,日久方能学得真功夫。

相关文章

.

太极研究

    暂时没有相关数据

今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