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雷出生于1949年5月,他的童年是不幸的,一岁多就失去了父亲,母亲又被迫改嫁,他只得随大娘生活。1958年,正雷师从伯父陈照丕,开始了他的习武生涯。
陈照丕(1893-1972)为陈氏太极拳一代宗师,1928年受聘到北平教拳,应邀在宣武楼立擂,连续17天未遇敌手,声名大振,陈氏太极拳之精奥始为人知,1930年兼中央国术馆名誉教授。建国后,任全国武术协会委员,被授予“全国太极拳名家”称号。1958年退休返故里授艺。
十年浩劫期间,伯父因在村中自费办武术学校教人学拳而被诬为搞宗教活动遭到批斗,浑身伤痕累累。正雷为伯父的遭遇愤愤不平,也更加激起了练拳的决心,但他又不能不避一避,就在每天夜里偷偷跑到离家几里远的黄河滩边练拳,直到天将拂晓才回村里。
几年里,正雷吃了多少苦,只有他自己知道,但他有一个强烈的信念,就是好好学拳,长大像伯父那样,做个堂堂正正的人。
1969年的一天,《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条毛主席有关提倡打太极拳的语录:“......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像做体操、爬山、跑步、游泳、打太极拳......”那天夜里,伯父一路小跑来到正雷喂牲口的饲养室,“小雷,练拳不犯法了,毛主席他老人家还说叫打拳呢!”说着像掏宝贝似的从怀里掏出那张皱巴巴的报纸,那神态就跟一个孩子似的,正雷和伯父把报纸看了一遍又一遍,眼噙泪水,久久说不出话,有毛主席这句话,以后再也用不着偷偷的练拳了。
1972年9月,省里要举行武术表演,指名要陈家沟参加,身为村小学武术教练的陈照丕,为加紧培训参加比赛的队员,白天教拳,晚上辅导,十分紧张繁重,毕竟已是年届八旬的老人了,伯父显得有些吃力,但他还在坚持着,比赛回来,伯父终于累垮了,住进了医院,不久便离开了我们,一代太极之星就这样陨落了......
陈正雷第二位师父是他的堂叔陈照奎,陈照奎先在北京协助父亲教拳,1960年就应邀到上海体育馆介绍表演陈氏太极拳,轰动了整个上海武术界。
堂叔对正雷十分器重,要求十分严格。他语重心长地说:“小雷,要像功夫超过常人,就得下超过常人的功夫,一般人每天练10遍,你就得练30遍,一般人每天练30遍,你就得练90遍,100遍,工夫三倍于人,必有超人之功。没有这种思想准备,不愿吃这种苦头,就趁早换别的饭碗”。正雷时刻牢记着堂叔的话,更加用心地练拳,每招每式,他都要揣摩良久,反复练习,因此进步神速,最终成为集太极之大成的一代宗师。
初出茅庐 一鸣惊人
1974年9月,河南省第三届全运会在郑州召开,按照惯例,温县陈家沟将代表新乡地区参加全运会武术比赛25岁的陈正雷获得了参赛资格。
比赛那天,看场上人山人海,各级领导也莅临观看,正雷毫不怯场,只想着展示平生所学,他那行云流水、刚柔并济的太极拳招式,只看的场上观众如痴如醉,掌声雷动,冠军自然非他莫属,各级体委的领导们从此记住了一个名字:陈正雷。从此,这颗武术明珠大放异彩。
1986年10月他参加了在太原举行的全国首届太极拳、剑比赛获陈式太极拳第一名。
1987年他以河南队领队、教练员、运动员身份参加全国比赛获两块金牌。本人获得陈氏太极拳第一名。
1989年至1997年,他数次带领河南队参加全国武术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一、金牌多枚。
1982年,国家提出了“抢救中华武术,抓紧搞好挖掘整理”工作的要求,作为陈氏太极拳传人的陈正雷义不容辞的挑起了这副担子。在此之前,陈家沟的陈鑫、陈子明、陈照丕等先辈相继著书立说。但均为拳术方面的论述,理论深奥,初学者不易看懂。陈氏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中得一枝奇葩,在健身、养生、防身、搏击方面有它的独到之处,如何使初学者能够尽快地看懂、学会,陈正雷决定另辟蹊径,对陈氏太极拳论、拳术套路、器械套路等动作系统地、通俗地整理。
太极拳源远流长,理论著作精深浩瀚,汗牛充栋,想对先辈的论述做出取舍,系统通俗的整理出书,这是项庞大的工程,谈何容易!然而,陈正雷不怕难,练拳是这样、写书亦如此,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于是,在每天练拳、教拳的余暇,陈正雷博取广涉,系统整理各种资料,在深夜斗室的灯光下,开始了他的“长征”。
十几年间,以《陈氏太极拳械汇宗》《陈氏太极拳养生功》《中国陈家沟陈氏太极拳术》等为代表作的数百万言著作问世,一代武学大师陈正雷以其毕生精力为推广普及陈氏太极拳做出了不朽贡献,其中的一些著作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发行到美国、日本、西班牙、韩国、法国等国家,深受各种肤色的太极拳爱好者的喜爱。
走出国门 扬名海外
1981年,全日本太极拳协会理事长三浦英夫一行30人造访温县陈加沟。小小的陈家沟热闹起来了。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陈家沟,为的是看一看“小日本”是何等的模样。
在陈家沟,正雷他们的热心地向日本朋友介绍了陈氏太极拳的历史、现状及其特点,并认真的示范讲解,令日本友人满意而去。这是陈氏太极拳的故里历史上第一次接待外国客人,而且三浦英夫的造访,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年轻时的三浦英夫曾作为侵华日军的随军记者来过中国,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暴行使他渐渐的认识到这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他为此感到痛苦,对战争厌恶,对中国人民报以深深的同情。战败回国后,他多次撰文对战争进行反思,后致力于日中友好工作,70年代后期已为日中友好协会副理事长了。1978年11月随日本副议长的三宅正义访华,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时任中国副总理邓小平的接见。喜爱太极拳的三浦英夫聊起了太极拳的话题,邓小平说:太极拳好哇!,三浦英夫闻听喜出望外,遂要求邓小平给予题词,邓爽朗的答应了,从此,邓小平的著名题词“太极拳好”便流传开来。
这以后三浦英夫大使有个心愿,想到中国太极拳的鼻祖、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陈家沟。1981年,61岁的三浦英夫终于如愿以偿了。自此,陈家沟封闭的大门已完全向世人打开,先后接待了日、韩、法、澳、意、美等国的来访和学习的团队逾百批。
1983年7月,以为河南省体委武术馆教练兼温县体委陈家沟体校教练的陈正雷应三浦英夫邀请,作为陈家沟历史上第一次出访人员东渡日本访问,进行武术交流,20余天时间访问了东京、大阪等八个城市,所到之处皆惊呼:中国功夫来了。
1992年,陈正雷在日本大阪市中心武术馆讲拳,武术馆一位练武者提出和正雷比摔跤,他拖住正雷的胳膊拼命往下摔,只听“啪”的一声,人们定眼看时,那人已倒在地上,却没看清是如何得倒地,也难怪,正雷出拳太快了,接着,又一位青年提出用散打方式较量,只见他像猴子似的跳来跳去,轮番向正雷进攻,正雷不慌不忙,让了几个回合,突然轻出一掌,对方以轰然倒地。这时,武术馆老板脸上挂不住了,他二话没说,大步冲上去,照着正雷当胸就是一拳,只听“咚”的一声,老板已摔出一丈开外,而正雷纹丝不动,“借力打人”这一太极绝招被正雷演绎的淋漓尽致,观众先是一阵沉默,继而是掌声大作。
在欧美,练太极拳之风不如日本浓烈,人们大多不相信这种像慢镜头似的陈式太极拳能起到搏击的作用。陈正雷每每讲拳之后,总有人不服气,提出和他过招。一次,一位“重量”级人物来到正雷面前,提出要和正雷比试。正雷一看,呵!来人就像铁塔一样,膀大腰圆,整个一个大块头,那人先给正雷来了个下马威,从地上捡起一块砖头,以手指击之,砖沫横飞,赫然一个指洞,可见指力不凡,正雷不动声色,问他比什么,对方说比力,正雷说:“我站在这里,你只管过招推我,如我双脚移动便算我输”,“大块头”暗自高兴,待运足了气,猛的向正雷推来,令他奇怪的是,他怎么也是不上力气,好像触到一堆棉花似的,细细一看,正雷的腰像轴承一样来回转动,将对方之力一一化解,而双脚纹丝不动。对方暗暗称奇,便站立马步,运气发功,让正雷推他,正雷轻轻一出掌,那人便一个趔趄,连连后退。“了不起,真乃太极神功”这时的“大块头”只有竖起大拇指。
以武会友 造福家乡
陈正雷红了,太极拳火了,然而他并不满足,他要为家乡做点什么。温县地处豫北平原,没什么资源,仅盛产粮食,工业欠发达,因此经济相对落后,对外知名度不高,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和兄弟县市相比,差距进一步拉大,但陈氏太极拳独领风骚。据报道,目前全世界太极拳爱好者大约有8000万人,其中以练陈氏太极拳者为多,有关人士和部门看准了陈氏太极拳所蕴含的商机。
1992年9月5号,温县人民的盛大节日,首届温县国际太极全年会开幕了,天上一架架飞机盘旋着,跳伞小姐犹如仙女下凡在空中做着各种优美的造型,款款落在体育场上,四面八方的群众来了,温县城顿成欢乐的海洋,原中央副主席李德生来了,国务委员、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来了,20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太拳爱好者及国内工商界人士来了,陈氏太极拳荣归故里。五天的年会硕果累累,不仅让人们领略了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增进了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友谊,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为温县带来了巨大商机,商品成交额达1.5亿,外汇4000万美金,5个“三资”企业也达成意向,令人惊喜不已,陈氏太极拳已成了温县对外交往的“名片”。
在首届年会上,陈正雷被推选为副秘书长,被县政府任命为“太极武术馆”副馆长兼总教练。鉴于首届年会获取了巨大成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