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极资料 >  太极拳图解 >  内容正文

85式太极拳图解 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

时间:2017-08-18 15:56:38 作者:小拳王 来源: 手机阅读


    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
    谱诀:退步稳匀求轻灵,倒卷肱臂无滞病;    若得坠身挽扳劲,闪赚腾挪退即进。
    动作过程
    (一)左倒撵猴
    1.右胯根微内收,坐稳右腿,身体微右转,左脚尖落地。同时,左臂肘略沉,左掌微落向前微伸;右拳变掌,由左肘下经腹前外旋,向右下方弧形抽至右胯旁,掌心渐翻朝上。眼神关顾左掌前伸(图8 8)。

 


    2.重心渐全部移于右腿,身体继续右转。左脚徐徐提起,弧形收经右踝内侧虚悬,足尖自然下垂。同时,右掌向右后弧形举至与肩平,掌心斜朝上;左臂渐外旋,掌心翻向斜上。眼神关顾右掌后举(图89)。
    3.身体渐左转朝向正东,左脚弧形后撤一步,稍偏左落下,脚尖轻着地。同时,左肘略沉,左掌稍沉抽;右掌随沉肩弧形收回于右耳侧,掌心斜朝左前,掌根微坐。眼神随转体向前平视(图90)。
    4.身体继续左转,左脚跟内收着地,全脚踏实,左脚尖朝左前约45。,重心渐移于左腿,随重心后移,右脚尖转向正前方(东)。同时,随转体势左肘下沉,左掌微外旋,向后弧形回抽至左胯旁,掌心朝上,掌指朝前;右掌微内旋由右耳侧向前扑出,沉肘坐腕,掌心朝左前,掌指高齐肩。目平视前方,眼神关顾右掌前扑(图9 1)。


(二)右倒撵猴
动作过程与左倒撵猴2~4相同,惟方向相反(图92~94)。


  (三)左倒撵猴
  动作过程与前左倒撵猴相同(图95-97)


    技术要领
    1.为了维持身体的平稳,稳固下盘,当虚悬的足退步时不可直线后退,要稍向后外侧弧形撤步,保持一定的横向距离,这样前后脚就不会站在一条直线上,避免造成“叠步"的毛病。当提腿退步时,必须先提大腿,蓄劲在膝,带领脚跟,脚尖自然下垂,然后缓缓后伸,脚尖先轻着地,而后足前掌、足跟依次落地至全脚踏实。充分体现蹑足而行的要求。此外,支撑腿要始终保持原来虚步时的高度,既不能起立,也不能有起伏,身体重心要基本维持
在一个水平上。
    2.连续退步缓慢落地时,一般容易上体前倾,借以求得身体平衡。在重心后移时,两手前后交换亦易使臀部后撅,身体前俯。有前俯必有后仰,往往发生于手回抽时,从而造成前后俯仰、左右倾侧及起伏摇晃,破坏了立身中正和松静轻灵,临阵对敌,必为人所制。要克服这一弊病,就要特别注意身法。须上领顶劲,以挈其纲领;含胸拔背,以守重心;下尾闾
敛垂,以竖其线路。使头顶、躯干、会阴处于一直线,通体准直,使腰松而沉直、直而不僵,符合立身中正安舒的要求。  “松而沉着"使下盘稳固有力而不失轻灵,  “直而不僵”使中轴旋转轻灵圆活而不失稳沉。这样方能做到支撑八面而稳固厚重,八面转换而轻灵圆活.
  此外,腰部的“松而沉着,直而不僵”避免了脊椎的生硬挺霸,使脊椎有正常的自然弯曲,形成了俗说的“身弓”,增加了脊柱的弹性,缓解了行拳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既起到了护脑的作用,又稳定了重心,平衡了身躯。这样才能使“上下九节劲,节节腰中发"。
    3.运势过程中还须注意双肩平整,不可一肩高一肩低。两肩两胯要齐进齐退,齐起齐止,并要贯穿沉肩、垂肘、坐腕的原则,两手前扑后抽,成呼应之势,寓对拉攻守之意,节奏匀整,意气相连。同时注意后抽的手肘不露背,腕不过胯,肩、肘、腕呈弧形。后抽手在与前推手相交穿越掌心时,方可回抽,以不致产生防守空当,为敌所乘。此外,后抽手须经胯旁,而不能改变为经过胁旁,状如拉抽屉。以免手臂弯曲小于直角,不成圆弧形,引起
肩胛高耸而造成“寒肩",结果既别扭、不舒展,又致使气血不通、劲路不畅,也不符合手背向下、向后撩阴裆的技击作用。
    4.经耳侧向前推按,手腕不应高于肩。杨澄甫之粤南弟子曾昭然博士曾指出:  “有将按出之掌抬高于肩者,非。”
    5.双臂的回环、步法的弧退都要以腰为轴,相连不断。后撤退步落地和前腿提起都不可过快。无论是双臂的回环,还是步子的起落,都要节奏匀整、慢起缓落,要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心牵意连,滔滔不绝,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
    用  法
    接前势,如敌用右手紧握我左手腕或前臂间,又以左手托住肘底拳。则我先受其制,不得施展时,我即翻仰左掌,用沉劲松腰胯,随退左步后缩,使其握力顿失。右手同时向后分开,待其失却握力时,即乘势迅速向前探扑按击。
    如敌从背后将我抱住,我即蹲身、松腰、落胯,抽臂顶肘,攻其胸肋,则敌双膊自行松开瓦解。我乘势以左手采拿敌右手,右掌背向右后下撩阴或以右掌抓闭藏捞。敌必受惊抽胯,动摇下盘,我乘势闪身插裆,左手前采,右手挽扳挑担,转腰将敌扔抛掀翻于地。
    注释说明
    “左右倒撵猴"《十三势架》(李亦畲藏本)作“倒辇猴",  “澄本”《太极拳十三势名目》作‘‘左右倒辇猴",曾昭然《太极拳全书》作“倒跄猴”,顾名思义,犹如人猴相搏,我退步以诱其深入,然后乘势袭击其头面胸肋,将其撵走。此式原名“倒卷红”或“倒捻红",意为若敌连续猛攻,我却战却退,以避其锋,但守中有攻,退中有进,走中有黏,化中有发,
以抑挫其攻势。边退边打,左右连环探扑按击,抓闭藏捞,挽扳挑担,敏捷如猴,发劲沉着通透,出手见红,故叫“倒卷红”或“倒捻红”。今改为“倒卷肱”,肱者,臂也,皆因其手臂向侧后方连续回环倒卷的动作而得名.    “左右倒撵猴"是连续退步,以守为主、以守为
攻、边退边打、闪赚腾挪的经典拳势。《全体大用诀》说:  “退行三把倒转肱,坠身退走扳挽劲。"可见此式的奥妙在于发沉劲,腰松胯落,坠身挽扳。劲起于脚而腿而腰而脊而达于手,对方受沉劲顿挫,必失其握力,乘隙探扑按击,必建奇功。

相关文章

    暂时没有相关数据
.

太极资料

今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