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极流派 >  武式太极 >  武式太极拳技法 >  内容正文

如何学习武式太极拳的8大身法及4大原则

时间:2017-08-22 14:30:36 作者:伟忠 来源: 手机阅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养生,以前只有中老年人喜爱太极拳,现在有很多年轻人也开始喜欢练太极拳了,而武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传统流派之一,也是比较受欢迎的拳法。如果你需要练好武式太极拳就需要知道一些身法及原则。如松肩、沉肘、护肫、腾挪、闪战等身法,还有要中正、要开合分明、要足下有根等原则,只有学会了这些东西才能更好的掌握武式太极,下面就是太极拳小编来为大家讲解如何学习武式太极拳的8大身法及4大原则,相信通过下文的介绍,大家会对武式太极拳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

学习武式太极拳的8大身法

如何学习武式太极拳的8大身法及4大原则

1.沉肘

肘关节常有下沉坠落之意,不可上扬高抬。肘沉则臂缩,肩才能松;肘舒则臂长,力始达于指尖;肘裹则气聚,身势趋于缜密,保持身架端正;肘回要撑,撑则劲整,多用于以肘击人。

松肩、沉肘,二者关系十分密切。肘不松垂,肩头必然耸起;肩不能松,肘端也易随之上抬。气血就会阻塞了肩、肘关节部位,影响劲力畅通于掌根及指端。肩、肘关节僵滞,走架固然难以轻灵圆活,与人推手更易为人所制。松肩、沉肘做得好,有益于涵胸、拔背之顺利完成;松肩、沉肘做不好,涵胸、,拔背也会受到影响。

2.裹裆

两腿犹如骑在马上,两膝内扣有内裹之意。两腿下屈,重心下降,则桩步自稳。弓箭步定势时,虚腿胯根微向内掩,将裆提住;后坐步定势时,前腿 (即虚腿)胯根要微向内合。能裹裆则两股与骨盆所成之杵臼关节运转之地位宽绰,则回旋便利,为安身之要法。但裹裆不可太过,形成夹裆、尖裆。

3.护肫

两肘和前臂要护住中线 (头面及前胸),两肘要护住两胁。太极拳是近身作战,双方身躯比较靠近,在我打击对方之同时,要紧紧看顾好自己之门户。裹裆是下护己裆,护肫是上护己身。裹裆护肫不仅施于推手散打,在演练拳势中也要时时做到不可须央相背,习惯成自然,实做时才能身法自然合度。遗憾的是有些太极拳手在走架时多不知裹裆护肫,有的书上还把"护肫"写成"护臀"。说明对裹裆护肫的重要性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4.腾挪

拳势未作之前先意动,手、足、身姿继有预动之势,进退转换皆易,始能气势腾挪,而无散漫之心,"视静犹动"。

5.闪战

是用极小的动作,突然转换,迅速发放,周身协调,全神贯注,由脚而腿而腰,贯于两膊,达于手指,一气呵成,发劲迅如闪电。

6.尾闾正中

尾闾一词出于《庄子·秋水》:“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十三势歌》中“尾闾正中神贯顶”之尾闾则指尾骨。何谓 “尾闾正中”,郝月如先生说:“两股有力,臀部前收,脊骨根向前托起丹田(小腹),谓之‘尾闾正中’;‘我意欲向何处去,脊骨根便直向何处’。”

这样尾闾上可与整个椎体对准,若串珠系累,脊梁自然竖起,脊柔筋韧、瞥力自生。前与任脉中线相冲,尾骨、鼻准、肚脐三点保持上下一线,一动三点皆动。尾

闾与夹脊得中,自然“立身中正”,前进后退,左旋右转,尾闾犹如船舵之与船的关系,实为虚实变换之枢纽。习者须潜心领悟,方能掌握其窍要。

7.气沉丹田

演拳时周身放松,体内脏腑也都放松,筋骨皮肉各安其位,于是人体重心下降,腹内得到饱满充实,胸部感到宽畅松快。

呼吸要慢、长、细、匀,纯任自然,不可过骤,过骤气易上浮。走架打手如能松肩沉肘,涵胸拔背,就易做到"气沉丹田",有利于下盘稳固,气达四梢。

8.分清虚实

武禹襄《十三势说略》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有此一虚实”。武派太极拳以虚实开合为要,运动中两足、两手均应分清虚实。其根在脚,两足必须分清虚实。

虚非全然无力,着地实点要有腾挪之势,虚脚与胸有相系相副之意;实非全然站煞,精神贯于实股,支撑全身,要有上提之意,自胯至膝至足,关节都要松沉,体重落于足心涌泉,下人于地,不可落在足前掌或足跟。如虚实不分,便是双重。

以上身法要求相辅相成,互有关联,对能否练好太极拳至关重要。

练好武式太极拳的4大原则

如何学习武式太极拳的8大身法及4大原则

1.要中正

很多人在练习武式太极拳的初期,都会身型难以掌握。

首先要做好"四平",即顶平头正,肩平身正,眼平意正,心平气正。其次,为了使身体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必须做好外三合,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以搂膝拗步为例,左脚在前成川字步,右肩与左胯合住,右肘与左膝合住,右手与左足合住,右脚在前相反之。外三合就好象木工在竖门窗时,为了不变形,首先打个"X"来固定框架一样。

如果你想要练习武式太极拳的外三合,就必须时刻锻炼自己的意志力。武式太极拳的中正,并不是绝对保持身体中心与地面垂直,而是保持身体平衡。以"金鸡独立"为例,一定要身体略有倾斜,才能保证身体沉稳,即"斜中寓正"。在行拳过程中,保持身体动态平衡。

2.要"松"、而不"懈"

练拳时精神萎靡,骨节闭合,好象支撑不了自己的身体一样,头垂、背弯、胯余、膝软,两手两臂也是如此,肌肉软瘫一堆。

如果你在行功走架的时候,太过松懈,就会显得无精打采。虽练拳多年,但是情绪不浓,推手时丢瘪顶抗,毛病丛生。以上弊病皆由"松"、"懈"不分所致。

首先要提起精神,注意意领。其次,所有骨节都要启开,筋要松开,气要沉,腰以上的劲往上,腰以下的劲往下,处处都要走出两稍之劲来。用意不用力为之松,不用意不用力为之懈。所以拳论说,用意不用力,在气则滞,在意则灵,意气君来骨肉臣。

3.要"开"、"合"分明

如何学习武式太极拳的8大身法及4大原则

不少人练拳和推手时,知开不知合,知合不知开,拳势开则散,合则瘪,开合分离,根本谈不上连绵不断。行拳棱角丛生,推手时顶抗丢瘪,处处受制。

开合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开离不了合,合离不了开,开合同时存在。我们提倡开时注意合而不散,合时注意开而不瘪,就是为了防止开合分离。

拳论说,开中寓合,合中寓开是千真万确的。当你功夫练到一定程度时,你会感开中有开,合中有合,或者叫一开再开,一合再合,达到开合难分的程度。这是练好武式太极拳和太极推手的关键所在。

4.要足下有根

盘架推手时,总是头重脚轻,站立不稳,单脚难以自控,甚至双脚在地也不稳当。主要表现为虚实变换得不好。前后虚实全靠前倒后移,左右虚实也靠左右摇摆,所以这是造成足下无根的根本原因。

关键主要依靠松腰落胯,重心下移,自然站立稳当。具体做法:如弓箭步,后足实变前足实时,后足要蹬,前足要撑,松腰落胯,在松沉中实现重心转移,虚实变换。

用我们的话说,在松沉中进退,在进退中松沉。这样既可防止硬腿,又可防止软腿,足下自然稳当有根。

结论:通过对武式太极拳的身法及原则的详细介绍,大家对武式太极拳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身法是练好太极拳的基础。身法正,练拳才易入门。身法乖张,不仅练不好功夫,反会弄出一身毛病。

相关文章

.

太极流派

    暂时没有相关数据

今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