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极研究 >  太极拳研究 >  内容正文

科学认识太极拳--顾新法

时间:2017-08-18 15:56:36 作者:小拳王 来源: 手机阅读

目前值得我们考虑的是,虽然练习“太极拳”者众多,但是真正了解“太极拳”,知其所以然者不多。
 
太极拳是一门极深奥的科学。因此,务必明确其内在的原理。有人讲“拳打万遍,拳理自通”,这是要有条件的,只有在明师的心传口授指点下,真正明白了拳理,不断地在练习中提高。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边缘科学知识,预案掌握练功的体育卫生、环境要求、休息调整、饮食营养知识,才能秩序渐进,逐渐进入“太极”的境界,悟出“太极”的真谛。
        “太极拳”汇集了佛学,道学,儒学,医学,武学的精髓,将他们有机地运化于一体,是多代人锲而不舍地钻研、实践的结晶。
          对照佛学:联系“太极拳”要有超凡脱俗的心境,似老僧“入定”,无思无我,坐禅入静,调身,调心,调息,静极生动,体内自然产生规则有序的内气沿任督二脉运行,气通身健。
对照道学:道家讲炼丹田气,可运用“站桩”,养先天之气,使内气充盈,气归丹田,久而久之,内功加深。对照儒学:儒家倡导“中庸之道”,始终贯穿于行拳之中,要求做到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达到周身中,回旋自如,才能气顺人和。对照医学:“太极”与医学原理同出一辙,通过练拳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到自我按摩,从而达到活气血,通经络,调整神经系统,提高身体免疫力。练拳多受累,少受罪,达到到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作用。
          对照武学:“太极拳”在武术方面的造诣,是众所周知的。但也遭到不少非议,有人讲:“太极拳锻炼身体还可以,但是在博击方面,恐怕就徒有虎名了。”在此,仅以亲身经历,阐述“太极拳”的功用。
前些年,我们五位太极拳爱好者,在某公园切磋拳艺。遇一武术教练,当他得知我们是练“太极拳”的,就一字一顿地讲:“太极太极,练着好看,用着着急”。在其激将之下,我遂请他过招。当他打来,我则运用太极之术,将其来力化解,顺势将其发出。在他欲跌扑之际,一个纵跃,将其揽住,免其受伤,接着其余四人遂一与他试手,都将其轻易放出。此人很感惊奇,这位武术教练取出自己的名牌,递给我们,表示以拳交友。他讲:“遇到你们,才体会到太极拳的奥妙”。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并非太极拳“天下第一”,无论哪门武术都有独到之处,绝不能以拳种论高低。各门武术都是经过千锤百炼流传下来的。


“太极拳”包含了诸多科学
“太极拳”包含了哲学、心理学、力学、美学等诸多学科。
哲学:“太极拳”充满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比如,一动即分阴阳,内外对应,左右相系,上下相随,物极必反等现象。这正是对立统一的体现。
        心理学:“太极拳”还可以达到身心的修练。练得心平气和,荣辱不惊,从容镇静定,随机应变,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力学原理:在此,仅将“太极拳”的力学原理作一下初步的分析,以说明“太极拳”的科学性。
在太极推手中,运用“沾粘连随”技艺,不丢不顶,其中体现了摩擦力的存在与运用。
太极推手中的擒拿发放技巧,体现了杠杆原理。
太极推手中“螺旋缠绕”的运行,是利用多种矢向力,在运动中随时变化,可达到“易化能攻”的效果。
太极的“四两拨千斤”,体现了弧形运动中的“切向力”。抽象地讲,当对方以水平力击来,依据数学公式:水平力×COS90°=O,所以竖力破横力,可以小力破大力,当然,这里摩擦力忽略未计。
在实战中,双方力的角度随时在变化,不可能用数学公式将运行全过程精确完整地表达出来。但是,可以用身心感受到,做出下意识的反应。“引进落空,合即出”是太极拳推手的特色之一。当对方用力打来,我粘住对方的来力,顺势让空,此时,我力与彼力方向相同,速度一致。当对方感到要失去重心,欲调中正时,由于惯性的作用,无法骤然刹住或者马上改变方向。此时,我则借力发力,对方必被我放出无疑。如果,当我化开对方发来之力,若对方欲调回身形,我可随彼回劲的惯性,抖转腰身,趁势而发,二力相合,彼也可被放出。此乃“舍己从人”在力学上的体现。发放的内劲来源于丹田气,在意识的指导下,瞬间意到、气到、力到,在体内产生对掌的二争力,使身向后坐,劲向前发的爆发力,体现在力学公式中为:P=l/2Mv(P表示能量,M表示人体质量,v表示速度),由此可见,加速度使力量倍增。发力还需要全身各部协调配合,这是经过长期训练出来的。在此须指出,如盲目拙气拙力地练习发力,易造成气滞血淤而伤身。
           以上仅是对太极拳力学作用的局部分析,而人的“意、气、力”在运行中变化,无一固定模式,并且,力学在太极拳中的应用,不是刻意能做到的,因为功夫在身上,而不在手法上。
太极拳“头顶阴阳,脚踩五行,怀抱八卦”,可谓千变万化,仅可意会,无法表达全面。正如太极图所示,太极拳如同无定形的浑圆,不可有一处凹凸,既松沉又轻灵,往复无穷地运行。
我们在太极推手中去感觉打拳的“劲”对与否,打拳与推手,相互为用。
在实际运用中,彼此一搭手,彼挨我皮毛,我已知其骨髓,我棚住其力,以虚待实,随其力动而动,接重若轻,将彼劲化向拳背势,“以柔克刚”,运行中随彼变而变,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无固定模式,又不脱离太极之规矩。彼微动,我即知其劲路所在,彼发劲,我即有相应变化动作,丝毫不差。即所谓“后发先至,以慢制快”,并可“柔极生刚”,将劲力发放到彼失重的力点之上,我必所向披靡。
“太极推手”的功夫,来源于站桩、盘架等基本功,而“太极推手”又是打拳的检验标准,相互为用。打拳的功底深了,在推手、实战时就运用自如了。
“打拳如有人,有人如无人”,一招一式,恰到好处,练去身上的自然犟力,练就“内外相合,周身一家”。
           在练拳中,意识得到升华,练去争强斗胜之心,练出圆活之趣、大智若愚、大勇若怯、胸怀宽广、内气浩然,行飘逸如流水,寓遒劲于婀娜,游刃有余,如痴如醉,“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出真意”。
练太极拳,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当练到与大自然融会为一体时,恬静、泰然的感觉则油然而生,太极的意境就会悄然向我们走来。
   

            作者简介:顾新法先生是杭州市人,自1966年开始习武,其父亲传口授,严格要求,在少年时期打下了武术基础。几十年来,顾新法先生勤学苦练,认真研究武术古谱,得到不少感悟,并虚心向武术界高手请教学习切磋拳艺。现已写下五六十本实战笔记,并将这些经验传授给广大武术爱好者。顾新法先生常讲,“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现在被天津市公安局特聘为教官,现为国家武术六段。在《橄榄林》、《武魂》、《搏击》、《精武》、《武当》等刊物上发表过多篇专业性文章,并带领学员及徒弟在比赛中多次获得奖项。《今晚报》、《天津政法报》、《天津电视台》等媒体都做过详细报道。并在天津卫视、天津公共、体育频道等电视节目中进行了播放。同年,美国波士顿太极武术养生馆发来邀请函,请他赴美讲学。顾新法先生愿意将中华国粹留给祖国,然后再走向世界。

相关视频:

相关文章

.

太极研究

    暂时没有相关数据

今日最新